
活动剪影——波特眼中的杰克马和他和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似乎总能成为话题的焦点;而它的故事,却并非只有马云知道。复清发展联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金融职业发展协会和中信出版社,盛情邀请前阿里巴巴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为我们揭开阿里的另一重神秘面纱。
波特埃里斯曼这位山姆大叔特别有意思,毕业于斯坦福,在美国高中里教过课,当西方世界对中国还是一片模糊的时候,他就来到中国学汉语,还在当过主持人。后来阴差阳错的来到阿里巴巴,虽然绝大多数同时加入公司的外籍经理人很快就离开,但波特却留了下来,他见证了阿里巴巴从一个横七竖八放着高低床,散发难闻味道的创业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国际型巨大的综合性电子商务集团。
波特在离开阿里后,又继续自己有趣的生活,开始游历世界。然后花了两年时间,策划完成纪录片《扬子江大鳄》。这部纪录片用比较中立的视角记录了马云和阿里的成长,包括马云非同凡响的精神面貌和过往的外部内部问题。并于2014年完成新作《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
波特经历过阿里巴巴这艘大船所遇的种种风浪。互联网寒冬、单挑eBay、激战、收购雅虎中国等,并在与奇虎的对决中发现马云并非无往而不胜。在阿里巴巴的那八年改变了波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他总结了“从阿里巴巴学到的40堂课”。这些课表面上是讲创业,但实际上也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配合《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这本书的宣传,波特?埃里斯曼也启动了他的中国行。他先后在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举行了演讲活动。
波特来复旦的演讲在9月16日于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落下帷幕,一个半小时的活动吸引了两百余名同学慕名参加。现场气氛高涨,笑声不断,而在演讲的最后,这位帅气、幽默的中国通更选择了用自拍的方式和全场同学留念。
波特深谙如何吸引年轻的听众。活动开始,他用流利的中文和全场同学幽默地介绍了自己,并阐述了自己的择业经历。70年代出生的波特在学生时代曾经和家人到广州旅行,他回忆道当时他见到广州当地人都用好奇、探究的眼神看着金发碧眼的他们却没有人上前交谈,这种现象让他萌发了未来致力于改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想法。1994年,波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两年后选择来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中文,在学期间受到“外国人看中国”节目组邀请,六个月期间作为主持人在中国各地录制节目,这段经历让他坚定了在中国发展事业的信心。1999年,取得西北大学MBA学位的波特来到北京奥美广告公司工作,当时正值国外互联网企业大举进驻中国时期,波特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开始频繁接触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自己也萌生了加入新生互联网公司共同创业的想法,这个时候,他遇到了阿里巴巴和马云。
波特被马云宏大的商业蓝图所吸引。马云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大的线上购物网站,而在当时中国只有1%的人在使用互联网、信用卡尚未普及、物流系统极不发达、人与人之间信任感不强的背景下,这看起来并不现实。但是当波特与马云和他的团队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当时虽尚不专业的阿里巴巴团队表现出了非凡的团结和活力,波特感受到这不是一个为了取得取悦华尔街风投而从事工作的公司,它拥有独特的生命力。
讲到这里波特放了1999年马云在公司演讲的一段视频,小小的房间,马云坚定地对17名员工阐述道,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在美国硅谷,Internet的泡沫不会破灭,玩信息、玩脑袋,中国人不会比美国人差。
波特从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经历过不少艰难时刻,比如创业初期公司管理比较混乱,财务上的困难更让马云和他不得不裁掉大量美国分公司的员工,比如完成雅虎中国的收购后,却未能顺利地将其发展成接触的搜索引擎,他在自己的新书里亦阐述了自己对这些事件的解读。但显然阿里巴巴非常善于从艰难时刻中寻找机会,比如马云在2002年提出建立淘宝,欲与当时世界最大购物网站eBay在华竞争,却鲜有投资者看好这一项目,马云却信心十足,原因在于eBay在华业务照搬美国模式,而喜欢网上聊天的中国网友们却显然更适合与小业主一对一讨价还价,因此马云坚定了为小企业提供网络平台的理念,这个思路的实现短期可能难以产生现金流,但马云把眼光放在长期,而从今天看来,显然他是对的。
2008年阿里巴巴的业务有声有色,而波特也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个梦想打算。他和马云谈了自己希望制作纪录片《扬子江大鳄》讲述阿里巴巴的发展故事,也希望出书写出自己对阿里巴巴成长的想法,马云表示了理解,同时也感叹道自己以为波特在阿里巴巴不会待过4年,也以为自己无法成为CEO,但彼此多年合作愉快,在幸运的时代做了对的事情。
回忆老东家马云,波特阐述了他眼中马云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马云身上有老师的特质,非常开放也非常幽默,团队讨论事情时总能笑声不断;同时马云也很像哲学家,认为人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区别不宜过大,否则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压抑自己的天性;马云知道如何用人,善于组合团队;马云不怕试错,许多名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倾向于风险规避,而人生往往就是要选对冒险的时机,比如当年斯坦福毕业却选择进入名不经传的阿里巴巴工作的波特也是如此,年轻人不要畏惧与众不同。
到这里,波特又展示了马云2009年在大型体育管理面对两万五千名阿里巴巴员工的演讲视频,影像里的马云与十年前似乎没有太多变化,他依然坚定地阐述道,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生活在中国,阿里巴巴是一个梦想,梦想需要坚持,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演讲到这里接近了尾声,波特与我们分享了他在阿里巴巴学到9课:
不要低估自己
不要高估竞争对手
拥有大梦想
放眼长远,不要建立只能生存10年的公司,要去建立能生存百年的公司
学习但不要抄袭竞争对手
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不要抱怨问题而去解决问题
拥抱困境而不是逃避
加入一家新公司,要考察其前景而不是其当下
演讲伴随着热烈的掌声结束,波特更为回答了现场10位同学的提问,内容涵盖职业发展、阿里在美业务、淘宝形象定位等等,波特盛赞了复旦学生的热情和提问质量。这位中国通更用活泼的自拍拉近了与现场90后们的距离,并在自己的新书扉页签名赠给复旦学生以表示感谢。活动在笑声中结束。
波特先生中国行也是他为自己的新书《阿里巴巴的世界》进行巡回宣传的一部分,新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在阿里巴巴8年的见闻与思考。同时,波特先生对活动协办方经院研会和复清发展致以诚挚祝福!